倚阑

【中国通史之古代史】“知兴知衰知未来” 纪录片解说词文本82

 

第八十二集 开元盛世——封建王朝的鼎盛时代

 

这是古代中国最耀眼的时刻,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这是国人最为骄傲、自豪的时期。这时的唐帝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这一盛世景观的开创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

 

他英勇果敢,把政敌一一排除;他知人善任,涌现了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一批贤相;他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精简机构,裁撤冗员,提高了政府效率;他英明神武,北定边疆,西通丝路。正是在他的引领之下,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

 

李隆基,685年生于洛阳,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睿宗在武则天时代名为皇嗣,实为傀儡,朝廷大权掌握在武则天手中。705年,年迈的武则天被迫退位,中宗即位,但他的弟弟睿宗的遭遇并没有多少改善。

 

中宗是一个昏庸之主,政治权力落入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之手。韦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有意效法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

 

710年,韦后伙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并伪造遗诏指定幼子李崇茂继位,由自己临朝摄政总揽大权。睿宗父子的地位受到威胁,情急之下,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掉了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李隆基发动政变,为什么能够如此轻易成功呢?原来他得到了在宫中已有势力的太平公主的支持。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独生女、睿宗的胞妹,也就是李隆基的姑母。

 

政变成功后,睿宗李旦即位。睿宗即位后,按例要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是三子李隆基有讨伐韦氏之功,所以睿宗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李成器看出了父亲的心事,对睿宗说,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睿宗听后仍然犹豫不决,成器便“累日涕泣”,最后睿宗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李隆基知道后也固辞,不肯接受太子之位。

 

在封建社会,为争夺帝位兄弟相残是常有之事,像这样兄弟两人互相谦让皇位的事情实属罕见。最后在李成器的坚决推辞之下,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在这场政变中,太平公主有拥立之功,所以睿宗即位之后,常与太平公主商议政事,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据《旧唐书》记载,“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

 

太平公主发现李隆基精明能干,深以为患,几次想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太子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日益白热化。

 

公元712年,睿宗为了避免朝政大乱,毅然把帝位禅让给了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希望李隆基继位后,太平公主会有所收敛。但太平公主继续与李隆基为敌,并准备孤注一掷,发动政变。但李隆基先发制人,将太平公主的势力彻底消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掌握政权的李隆基废黜了依附于太平公主的官员,并任用姚崇为宰相,同时把公元713年改年号为“开元”,表明自己励精图治、再创伟业的决心。

 

姚崇是一个久经风雨、干练有为的政治家,他的理政方式强调权变,因时制宜,不袭旧规,执行起来大刀阔斧。四年后,政治的宋璟接替了姚崇的职务。宋璟执政的特色是执法刚正,赏罚得当,不避权贵。此外,宋璟还善于用人,许多杰出人才都得到了重用。

 

在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唐玄宗实施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最终成就了“开元盛世”的局面。那么,他进行了哪些改革措施呢?

 

姚崇在拜相之时,曾向玄宗提出了十项施政纲领,玄宗表示完全同意,此后的改革都是遵照姚崇的建议进行的。

 

玄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善吏治,他努力扭转前朝卖官鬻爵的弊端,精简机构,裁汰冗官,其中最有力的举措是把武则天以来的员外官、试官、斜封官数千人一律撤销,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又提高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能。

 

后来,为了强化政府的行政效率,使政府的行政走向法治的轨道,依法行政,玄宗还组织编纂了我国第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

 

玄宗恢复了贞观年间的制度,让谏官、史官参加宰相会议,以匡救时弊。他特别重视对地方官的选拔与任命,每年都要派按察使巡查民情,纠举不法官吏,还亲自出题考核新任的县官,以便了解他们是否真正懂得治民的方法。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僚队伍的腐败,在稳定政治秩序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玄宗还实行亲民政策,注意和下臣及普通百姓拉近距离。宰相萧嵩的儿子萧衡娶了玄宗的女儿新昌公主,每当萧嵩的夫人贺氏入觐拜见的时候,玄宗都要称呼她亲家母,当时的君臣关系可见一斑。

 

此外,玄宗还特别重视兄弟手足之情,大力提倡孝道,以避免昔日皇家骨肉相残的悲剧。玄宗继位后,在兴庆宫的西面盖了一座楼房,题曰“花萼相辉之楼”,表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好就像花和萼那样相依而生,不能分离。这样使皇室之间的紧张关系大为缓和,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在经济方面,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抑制食实封贵族,加强朝廷对全国财政的控制;又开展反佛教的行动,禁止建造新寺院,迫使大量僧尼还俗。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玄宗在内政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那么在边疆问题上,他又有什么上乘表现呢?

 

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经面临严重危机。武则天当政时,也就是公元696年,契丹贵族李尽忠攻陷营州,并占领了辽西十二州,唐朝前去救援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703年,突骑施贵族乌质勒攻陷了西域的碎叶镇和庭州西部,致使丝绸之路断绝。

 

玄宗即位后,为了解决边疆安全问题,首先对兵制进行了改革。唐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但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导致了府兵制的崩溃,又加上边疆战乱频繁,府兵因多年不能轮换而大批逃亡。

 

为了解决兵员缺乏问题,唐玄宗开始实行募兵法,也就是招募职业兵从事宿卫。这种雇佣兵由官府提供武器、资粮,并且免除赋役。

 

其后,又改革边境征防军,招募自愿常驻边镇当兵者,家属可以随军,官府提供田地、住房,称为“长征健儿”。此外,地方上出现了“团结兵”,也类似于雇佣兵。

 

从此,兵农分离代替了兵农合一,职业募兵制代替了义务征兵制,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地保卫了唐朝的边疆。

 

除进行兵制改革外,玄宗还颁布《练兵诏》,扩充西北军镇的兵力,并强化训练;又设置专门的管理马匹的官员,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此外,玄宗命令在西北设置庞大的屯田区,有效地解决了西北军民的口粮问题。

 

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玄宗开始有计划地收复失地。公元717年,唐朝收复了营州地区,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宣布归附唐朝。于是,唐朝重新恢复了安北都护府,加强了对北方的统治。

 

为了解决西域问题,739年,玄宗派兵打败了突骑施,收复了碎叶镇;其后,又击败了吐蕃、小勃律,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确立了唐朝在西域的威望。

 

玄宗在内政和边疆上的一系列措施,为唐王朝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唐朝迅速进入了繁荣富强的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史称“开元盛世”,那么开元时期的盛世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

 

杜甫在《忆昔》中讲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的诗虽不无溢美之词,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开元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太平盛世景象。

 

当时唐朝一年可收入粮食近2000万斛、绢700多万匹、布1000多万端、钱200多万缗,即使普通百姓家里也有数年的粮食积储。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加。至开元末,全国户数达840万户,人口数近5000万。人口的增长带来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增加,土地因此大量垦辟,一些高山沟壑也得到开发。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业贸易日益活跃,对外交流频繁,国家专门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使,亚洲各地特别是波斯、大食等国的商人纷至沓来,京师长安、东都洛阳以及扬州等地成为国际性商业贸易大都市。

 

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把中华文明推向了顶峰,使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唐人”之名威震四方,声名远播。开元盛世,这颗璀璨的明星,是中国人永远的骄傲。

 

2024.01.01   Day 932

评论(1)
热度(14)

“我们不必假充内行,而是要痛痛快快地声明,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只有傻瓜与骗子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私信前可先看置顶٩(˃̶͈̀௰˂̶͈́)و

© 倚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