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阑

【风味人间2】四季山海,风味不改的百万级文案07

 

【无论中外,食用香肠的历史已久。香肠的食材来源丰富,猪肉、牛肉、墨鱼、飞鱼子都可披上肠衣,完成风味的华丽蜕变。香肠的出现是人们为了保存食材,便选用肉类的边角料,打碎重组,灌入肠衣。风干后的香肠拥有迷人的风味,渐渐成为人们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万能肉食。】

 

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物;皮囊可藏,藏世上万千风味。任何食材一旦披上肠衣,几乎都能用相同的方式,完成华丽转身。尺寸随意,丰俭由人。若不能吞吐万象,何以魅惑人间。

 

第七集  香肠万象集

 

/广东·连州-石山脚村/

 

农历十二月,雾与风在山野之间游走,天气捉摸不定。连日阴雨,但胡本洋夫妇还得像往年那样,着手制作冬季食物。

 

肉类经腌制干燥,以备年节之用,在中国称作腊味。腊味能保存半年以上,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

 

另一种食物,需要更多规划和重塑。肥瘦分别处理,瘦肉用盐和胡椒码味,肥肉则会受到特别对待。

 

糖与脂肪相逢,产生丰富的蔗糖酯,油腻感大幅度降低。与白酒一道,催生全新的风味与口感。连续三个昼夜的腌渍,肥肉温润透明,广东话叫冰肉。

 

神奇的冰肉在传统粤菜中应用广泛,与猪肝、蛋黄并列排布,再用鹅肠捆得严丝合缝。桂花扎,外表的香酥到核心的沙糯,丰盈而内敛的冰肉,从中巧妙过渡。

 

临近冬至,未来的儿媳要登门,今天的制作似乎多了几分喜悦。

 

肥瘦肉一比四灌入,扎孔释放出多余空气,防止氧化甚至腐败。馅料装进肠衣,这种食物就是香肠,当地又叫腊肠。

 

寒霜使蔬菜泛出更多甜味。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北风吹过南岭,山坳风口晾制的腊味往往更加出众。腊肠,是当地人无法割舍的日常小食。

 

砂锅里放入大米和腊肠,烹煮后,油脂渗出,丰腴而不腻。腊肠切成薄片,酒香簇拥着润甜,唤醒一颗颗饱满饭粒。此时必须有一勺酱汁,腊味饭,朴素的外表下,美味圆满而自足。

 

农闲时节,半个月的光景,腊肠脱水告成。冬至,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今天,准备已久的食材,都要派上大用场。

 

腊肠切丁,菜蔬剁碎做馅,糯米粉包裹,蘸上黑芝麻。谷物清新和腊味鲜香浑然一体,肉末、鸡蛋和爽脆的马蹄灌入猪大肠。酿蛋肠,现做现吃,细腻中富有弹劲儿。

 

精心晾晒的腊味也隆重上桌。腊肠的美味,仰赖风霜和时间再造。盘中餐和身边人,新与旧的交替,转换之间,味道变得更加悠长。

 

香肠的出现,最早或许是为食物的保存和充分利用。肉类的零星边角料,打碎重组,灌入肠衣。肥瘦自由配比,身材灵活多变,加上各自喜爱的调味,香肠,是人们心目中的万能肉食。

 

从寒冷到酷暑,它的足迹遍布全球。超脱储存食物的定位,香肠一路演绎,碰撞各地的奇思妙想。传统与喜好不同,成就它的万象纷呈。

 

/泰国-曼谷/

 

中南半岛上的泰国,常年炎热,一种滋味大行其道。酸,能快速刺激味蕾,让人口舌生津。

要收获酸味,泰国人有多条途径。

 

/泰国·伊善-猜也蓬/

 

泰苏嗒24岁,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母亲去世后,她要学习更多生活技能。

 

家乡盛产香米,当地人用它获取一种酸爽味道。相对生米,米粒煮熟后淀粉展开,更易于发酵。父亲几十年的制作经验,现在要传授给女儿。

 

气温超过30℃,新鲜肉馅很难保存。加上蒜末,能短暂抑制细菌生长。最后放入香米,担当风味的使者和催化剂。

 

充分搅拌后,米粒和肉馅难分难解。分小段扎紧,肠衣内食材获得独立发展的密闭空间。乳酸菌渐渐苏醒,与肉中的油脂情投意合。阳光和风,联手促成这桩美事。

 

天色微明,泰苏嗒已开始忙碌。小店以前全靠母亲打点,酸香肠是招牌小吃。泰苏嗒在店里长大,现在她要尝试独自经营。

 

香肠在泰国的历史有四百多年,它集保存和加工手段于一身。人、空气与微生物协作,通往迷人的酸爽之境。淡淡的蒜香,发酵的微酸,以及油脂芬芳,在一起缠绵周旋。

 

今晚,泰苏嗒制作的香肠要接受大家检验。经过3天发酵,乳酸菌带来温和悦人的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小肉蛋劲道弹韧,又不乏鲜美水灵。

 

对泰苏嗒来说,晚餐的成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从一粒米身上,东方人抓住蜕变的苗头,把不利于保存的炎热,变成抵达风味的通幽曲径。

 

/意大利·托斯卡纳-基安蒂格雷夫/

 

利用发酵,泰国人改变了香肠的适应能力。而远在八千公里外,人们对发酵有另外的应用之道。

 

意大利托斯卡纳,75岁的斯蒂法诺是镇上的明星。

 

肉食店由祖父创办,如今已延续百年。肉店生命力持久的秘密,藏在小镇角落的作坊里。盐、黑胡椒和野茴香籽混合,这是多年不变的秘密配方。

 

徒弟已经有十多年经验,是斯蒂法诺的左膀右臂。但要获得真正美味,需要另一个得力助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独特的气候和地理,让托斯卡纳成为天然发酵场。空气里的微生物肉眼无法察觉,但其造化之力清晰可见。

 

斗室里,弥散着浓重的发酵气息。软软的白色绒毛,是萨拉米香肠发酵良好的信号。

 

/意大利·托斯卡纳-佛罗伦萨/

 

小镇紧邻佛罗伦萨,这座以艺术和浪漫著称的历史古城,美食是它另一副面孔。

 

有种小吃风靡街头,离不开香肠的光彩。新烤面包切开,红亮的香肠,片下薄薄几层。短时发酵的碎肉萨拉米,鲜味之外,有淡淡酸香。

 

斯蒂法诺年轻时梦想周游天下,却很少有机会离开。如今,世界各地的人慕名前来,食物以奇妙的方式,替他完成夙愿。

 

肠衣内的微观世界,一片丛林蓄势萌发。青霉菌占据上风,平衡乳酸菌生长,香肠在脱酸过程中实现滋味进阶。

 

保护和放大萨拉米的鲜明个性,不加烹饪的冷切是最自然的选择。分散的肉粒被肌球蛋白黏合,如浑然天成的凝胶。大理石纹的油花,散发娇艳的玫瑰色泽。

 

蛋白质分解出氨基酸,带来火腿般的深邃醇厚。鼠尾草、迷迭香的清爽,衬托不同质地和口感的萨拉米,让人心荡神怡。

 

周末,亲友小聚,女儿也从佛罗伦萨赶来。在斯蒂法诺的世界里,萨拉米是衡量一切美味的标尺。因为萨拉米的滋味和本地出产的葡萄酒,午后的小酌再无缺憾。

 

利用不可见的微生物,让脂肪和蛋白质转化出浓郁芳香。东方和西方相隔万里,却沿着相似的方向,收取各自的精彩。

 

/中国·台湾-澎湖/

 

澎湖第三渔港,新鲜渔获在凌晨抵达。不管靠山还是靠水,在地食材轮番登场,丰富肠衣里的花花世界。

 

蔡文启眼光挑剔,今天他有特定目标。九月造访的墨鱼,体硕肉肥,用海水反复冲洗,剔除坚韧的外皮。

 

墨鱼肉质地紧实,做成肉丸煮熟,洁白柔嫩,牙感Q弹。结婚十几年,夫妻俩依靠当地海产,换来一家人的生活。

 

丰饶的物产,让台湾在地食物一向繁盛。在中国,台湾是香肠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从传统到新式,或咸香或甜润,香肠花样百出,装点着欢腾的夜色街头。

 

传统味道叫人恋恋不舍,天马行空的尝试,也让蔡文启着迷。

 

猪肉搅碎调味,加上新鲜的飞鱼子,小心翼翼,保证鱼子完好不破。开文火油煎,焦脆的肠衣内,圆润颗粒融进丰腴的脂香。

 

墨鱼质地独特,让蔡文启的灵感有了落脚点。剖开腹腔,摘出完整墨囊。墨鱼的长肌纤维朝不同方向伸展,软滑难嚼。每分钟180下暴锤,肉质松弛而不失弹韧,口感大大改善。

 

挤进墨汁,对色彩和滋味进行双重塑造。在黑色的掩盖下,各种食材不动声色,等待风味的牵引。小巧的一节,将陆地和海洋的味道一举囊括。

 

十多年前,蔡文启夫妇从零开始,学习香肠的制作。由起初的赤手空拳,到今天的事业小成,离不开澎湖的本地食材和一次次尝试创造。

 

越是新鲜,越能彰显这种香肠的美好。慢火轻煎,表皮泛起焦酥的金黄。猪肉被墨鱼汁浸透,染上标志的黑色。墨鱼肉白净如初,脆弹有嚼劲,令齿舌欢喜。

 

在澎湖,墨鱼最肥美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适时按节地享受一番,匆匆小聚,再会,须留待来年。

 

香肠,大概是这个地球上包容性最强的食物。当传统技法拥抱现代科技,边界一再拓宽,从外在到内涵,造就肉食王国的奇观。

 

猪肉混合开心果和桃金娘浆果,打成柔滑的肉糜。数人合力,灌装后捆绑塑形,单个长度超过两米。

 

莫塔泰拉,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香肠,粗犷的外观下,暗含水润和细腻。切成大而薄的肉片,卷上奶酪,让人难耐尝试的冲动。

 

/德国-慕尼黑/

 

十月,慕尼黑上空秋意渐浓,而人们对美食的热情依然炽热。

 

德国是香肠种类最多的国家,如果每天品尝一种,连续吃上四年也不会重复。有了啤酒、酸菜和香肠,德国人的快乐就无处遁藏。

 

/德国·巴伐利亚-彭茨贝格/

 

二百公里之外的彭茨贝格,施密特每天的安排像时钟一样精确。

 

这是小镇唯一的香肠店,有110年历史。81岁的老父亲早已退休,但每天还在店里坐镇。

 

从腌制到发酵,或新鲜或久存,用丰富的口感质地、多样的风味和气息,满足镇上一万多人的胃口。有一种香肠只在周四供应,这是延续百年的惯例。

 

小牛精肉和猪肉肥膘二比一搭配,加入冰块,降低刀锋高速运转的温度。刀片孔径3毫米,1公斤原料,被切割成8万个细小微粒。

 

适时加入欧芹,增添植物清香。肉块打成乳状,绵密黏稠如同奶油。白肠,施密特家族的骄傲。

 

75℃盐水浸煮,维持肠衣内的柔嫩口感。投入冰水,快速降温。冷热之间,提升细嫩跳弹的质地。

 

德国每个地方都有特色鲜明的香肠,在慕尼黑,白肠最受欢迎。周四,父亲和老友以白肠的名义相聚,像教堂的钟声一样,没有意外。如今,老人家依然在意食客的评价。

 

大碗温水,呵护白肠的香肌玉肤。因为含水量高,这种香肠赏味期极短。几代人兢兢业业,守住食客的称赞和不变的味道。

 

白肠的细软嫩滑中隐藏十分力道,轻微按压也会遭遇倔强的反弹,美味来得就是这样柔软而坚决。

 

小镇恰好比作坊年轻十岁,今天,它迎来建制100周年庆典,施密特带着儿子参加。古老的地方总是时空交错,而人们在其中的某一点上开始新的一页。

 

又是一个周四,儿子也开始学习制作。先进的设备和精准的指标,如今让一切变得简单可控,但要让味道恒久,除了专注和坚守,似乎并无捷径。

 

小寒过后,中国进入最冷的季节。从北到南,各地都会杀猪迎岁,这是农耕时代留下的古老遗存。

 

/匈牙利-沃什堡/

 

仿佛心有灵犀,数千公里外的匈牙利,有几乎完全相同的习俗。

 

全球每年要吃掉一千多亿公斤猪肉。有一个品种,风味十足,肌间脂肪饱满均匀,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肥美的猪肉。

 

它的美好值得付出十足耐心。油煎出香,再用调味料和猪油覆盖,密封后低温慢煮24小时。

 

再次烘烤,让表层酥香,鲜嫩肉汁充分保留。绵柔的香气和入口欲化的质感,更让它卓然不同。要领略它的曼妙,最好等到深冬时节。

 

在瑞卡眼里,披着羊皮的猪是一个神奇存在。曼加利察猪,物种古老,一袭卷毛给它带来绵羊猪的雅号。绵羊猪在匈牙利一度濒危,经过人们几十年努力,种群才得以恢复。

 

按照习俗,宰猪节期间,瑞卡的爸爸和爷爷照例制作香肠。不同香料排列组合,每家依口味自主掌握。辣椒粉最为醒目,这是本土的味觉标志。

 

果木和杜松木烟熏两天,低温阴干,芳香分子缓慢渗透。在酶的作用下,脂肪分解出多种风味物质,美味缓缓而成。

 

/匈牙利-布达佩斯/

 

匈牙利是中欧的香肠集散地,曼加利察猪肉肠作为本土美食,备受人们喜爱。

 

/匈牙利-沃什堡/

 

天气转暖,农场里家庭小聚,瑞卡家的各种香肠迎来最美味的时刻。

 

有一道传统菜,必需烟熏肠的加持。豆子的清香和香肠的厚味,在汤汁中如胶似漆。

 

新鲜灌制的香肠,更适合炙烤,趁热配上奶酪享用。但瑞卡最爱风干的烟熏肠,肉质更加红润紧实。无需加热,切薄片直接生食,油脂香味在口腔流连不舍。

 

有些食物,内秀于心而藏拙于外,奇妙之处最适合跟至亲一同分享。

 

/四川-雅安/

 

阳光穿透大山和冬日的薄雾,又到了四川做香肠的时候。对四川人来说,杀年猪,吃过刨猪汤,才算正式入冬。

 

68岁的卢德英和老伴开始张罗过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只有春节才可能将家人聚齐。最疼爱的孙女刚放寒假,第一个赶了回来。

 

自家种植的花椒,舂捣成粉末。红辣椒炒制后磨碎,香辣扑鼻。前肩肉肥瘦三七开,切块,尽量保留土猪肉的原有质地。

 

红艳的辣椒送上火热灼烧感,花椒让口舌酥麻生津,调味料性情奔放,卢德英在手中拿捏自如。

 

自家香肠,做起来从来不用着急。孙女自幼跟祖母生活,三年前进城读书,从此聚少离多。

 

猪肉依旧保持完整的块状,装进猪肠,用细麻绳系紧。旧有的味道和祖母从小掌握的方法,就像屋檐下的时光一样不曾更改。只有耳畔的清风和山间流云,一年年往去来回。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冬季潮湿阴冷,人们要用更多手段促进美味发生。

 

香杉树连同枝叶放入火塘,烟雾里的香味物质与肠衣中的脂肪、蛋白质交合,酝酿出浓郁芬芳。至少半个月缓慢熏烤,赋予腊肠迷人的馨香和超越新鲜的悠远厚味。

 

岁末和家人一同到来,锅灶也迎来久违的喧嚣。

 

腊肠的功夫已在前头做足,无需高明的手段和复杂的佐味,或蒸或煮,能烘云托月,也可自成篇章。跟小鲜肉不同,腊肠的滋味更加复杂,肉香里裹着鲜味,麻辣后不忘甘甜。

 

曾经冷暖和风霜的味道,如此熟悉,存在于岁月中的日常烟火。我们所过的每一个平凡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连州,胡本洋夫妇期待儿子的下一个归期。泰国,泰苏嗒的课堂依旧准时开启。意大利,小镇阳光尚好,斯蒂法诺酝酿美食,也带来欢笑。

 

大千世界,山高水远,每一条风味的古道上,都能遇到美味的热肠。心心相印,肠来肠往,于悲喜欢欣的人间万象中,尽诉衷肠。

 

2021.11.06   Day 146

评论(1)
热度(9)

“我们不必假充内行,而是要痛痛快快地声明,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只有傻瓜与骗子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私信前可先看置顶٩(˃̶͈̀௰˂̶͈́)و

© 倚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