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阑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文物梳理文明 纪录片解说词文本13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第十三集 利簋 - 刻下商周的界碑

 

【西周王朝经常举行各类赏赐活动,当年作为西周官员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很是高兴。他用这稀有的青铜铸成了这件“簋”,故名为“利簋”。利的官职在当时叫“有司”,也就是个部门主管。这件簋,样貌也称不上惊艳。却被认为是镇国青铜器。】

 

西周王朝经常举行各类赏赐活动,当年作为西周官员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很是高兴。他用这稀有的青铜铸成了这件“簋”,故名为“利簋”。

 

/利簋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时代-西周/


 

利的官职在当时叫“有司”,也就是个部门主管。这件簋,样貌也称不上惊艳。却被认为是镇国青铜器,它珍贵的秘密藏在哪儿了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袁硕:

这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二层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我是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袁硕。长久以来,咱们中国的学者一直对史书上的记载有所怀疑,其中最经典的一个例子,莫过于《史记》中对牧野之战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到,当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殷商王朝竟然组织起了七十万人的作战队伍。

 

且不论以三千多年前的人口和调度能力,七十万人作战是否太过夸张,就连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都有至少四十四种结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袁硕:

辉煌伟大的周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我们之前竟然都没能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这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好在青铜利簋出土了。

 

/利簋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时代-西周/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谷物类主食。西周等级森严,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飨的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成为礼制的象征,这就是所谓的“藏礼于器”。

 



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依次类推,不能越级使用。

 

/汉画像石——曾子孝母 山东嘉祥武梁祠博物馆/


 

自此后的三千多年,“礼乐”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华民族自誉的“礼乐之邦”也由此而来。

 

所以,作为西周贵族的常备礼器,簋本身并不十分罕见。利簋的珍贵,恰是因为底部的三十余字铭文揭晓了武王征商的时间。

 

铭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武王征商,惟甲子朝,岁鼎。”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武王伐纣战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当天“岁”星,也就是木星,正当中天。

 

首先,专家采取了碳十四测年法,将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进行检测,框定出武王伐纣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至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

 

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也就是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记载的天象记录,精确计算出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


 

由此,这一历史学的著名悬案终于告破,利簋居功至伟。可以说,它刻下了商周的界碑。

 

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袁硕:

当然,对于这三十多字铭文的解读,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异议。只能说,目前我们只是暂时得到了一个大体上还算认同的说法。如果我们要想得到最终的定论,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利簋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时代-西周/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

 

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2022.06.28   Day 380

评论
热度(43)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我们不必假充内行,而是要痛痛快快地声明,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只有傻瓜与骗子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私信前可先看置顶٩(˃̶͈̀௰˂̶͈́)و

© 倚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