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阑

【唐之韵】篇篇锦绣,字字珠玑 纪录片解说词文本19

 

第十九集 朦胧诗人

 

  /李商隐 公元(八一三-八五八)/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七律自初唐定型以后,一直被用作应酬手段,往往都内容贫乏,到杜甫才把这种诗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杜甫像/

 

  杜甫的七律诗句,紧缩凝练,气势开合动荡,音调雄浑响亮。后人学杜甫,主要就是学他的七律。

 

  李商隐的七律则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而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叫人难于把握。他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就是知道了典故的出处,也还是很难搞清他到底想说什么,叫人感到不容易读懂,而又总觉得像是读出来了一点什么新意。

 

  李商隐步入仕途时,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斗争激烈,几乎势不两立。李商隐先受到牛党的赏识,二十五岁就考中了进士。第二年,他不知利害,冒冒失失又做了李党的女婿。

 

  牛党得势后,认为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因而看不起他,使他一辈子沉沦下僚,四十六岁就心情抑郁地死了。

 

  李商隐的诗题材相当广泛,政治诗和咏史诗都有很高的成就。当然,既是朦胧诗人,写的诗也就都有几分朦胧,像这首《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云南 昆明 节竹寺塑像/

  /山西 高平 开化寺壁画/

 

  据《穆天子传》说,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一天能走三万里。他去打猎时,看见百姓在风雪中挨饿受冻,就写了一首《黄竹》来表示哀怜。他到瑶池去会见西王母,临别时,西王母约他三年后再来。

 

  这首诗看字面的意思是说,老百姓挨饿受冻,到处发出哀歌的时候,瑶池西王母正打开华美的门窗,准备迎接周穆王的到来。既然周穆王的八骏一天能走三万里,又为什么不来赴约呢?

 

  到此为止,这首诗我们还没读懂。接下来,我们得进行一点逻辑推理。“穆王何事不重来”呢?很简单,他早已死了。周穆王既然能会见西王母,自然是神仙般的人物,他也会死,就说明什么人都得死,谁也逃不过这一天。

 

  原来这是讽刺晚唐一些皇帝服丹药、求长生的。皇帝掌握着绝对的权力,都舍不得撒手,于是就叫方士炼丹,想吃了能长生不老。结果却事与愿违,往往一吃就死。

 

  这首诗说,老百姓在受苦受难时,皇帝却在服食丹药求长生。可是连周穆王这样的神仙皇帝,不是也死了吗?绕个大弯才知道,原来这是政治讽刺诗。

 

  /李商隐 公元(八一三-八五八)/

 

  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令后人击节叹赏的,还是他那些无题诗。那些七律,也可能是写爱情的,也可能是感叹身世的,也可能是兼而有之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难于捉摸,叫人怎么读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他最难读懂的诗,大概就数《锦瑟》吧。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望帝塑像/

 

  这首诗用第一句的头两个字做标题,实际上还是无题诗。诗中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用庄周做梦变为蝴蝶的故事;“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古代蜀国国王望帝变成杜鹃,每到春天就悲啼,直到嘴里流血为止的故事:“沧海月明珠有泪”,用海中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故事;“蓝田日暖玉生烟”,用蓝田出产美玉的故事。

 

  典故好说,一查就查清了,但诗人在这首情绪哀伤的诗里到底是在诉说什么,却还是叫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后人纷纷猜测,或说是写爱情,或说是悼亡,或说是自伤身世,等等等等,但怎么说也有说不圆的地方。

 

  这里最棘手的,就是“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赏析,都难过这一关。

 

  /李商隐 公元(八一三-八五八)/

 

  看来这应当是悼亡诗。妻子死时,李商隐三十九岁,正在长安做官。从其他诗里看得出来,他妻子是在长安死的。

 

  /陕西 终南山/

 

  当时长安埋葬死人都是在终南山,而终南山的余脉就是蓝田山。因此他妻子必定是埋在终南山,甚至可能就是蓝田山。

 

  这是夏秋之间的事。这年冬,他就到四川去给人当幕僚。这首诗就是第二年春在四川怀念亡妻时写的。

 

  锦瑟应当是他妻子弹奏过的,如今人亡物在,睹物思人,因此借以起兴。锦瑟为什么是二十五根弦,二十五个弦柱呢?这五十弦柱妻子都曾摸过,都会使人想起逝去的美好年华。

 

  然而,夫妻相处的岁月,像庄子说的蝴蝶梦一样,短暂而又空虚。如今诗人远在四川,寄人篱下,身世凄凉,只能像望帝化作杜鹃那样惨叫,却无法回到长安去守着妻子的坟墓。

 

  由于自己不得志,总是东奔西走,不能和妻子长年相守,致使妻子经常对月伤心哭泣,泪珠儿流成沧海,终于抑郁地死去,像一块玉一样埋在蓝田山,终究会化作烟尘。这种伤感的心情,岂是死别以后去回忆时才产生的,当年生离之时就早已存在了。

 

  他的另一首《无题》诗,虽然也曲折幽微,意境朦胧,但比较起来还是好懂得多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二句写“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暮春,有情人极为难得地偶然一见,随即又难舍难分地离开。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有情人誓死相爱,永不变心。

 

  五六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女方会忧愁容光易老而相见无期,会夜里起来对月叹息,也会感到月夜的凄冷。最后两句写女方的住处虽然并不远,却又像神话中的蓬山一样可望而不可即,无法相见。

 

  这首诗情绪灰暗,调子低沉,意像朦胧,意境悲凉,渲染出一种极为凄苦的氛围。春蚕吐丝,蜡炬化灰,本来是极普通的现象,但一经诗人拈出,用运实入虚的手法组织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传达出一种苦苦追求、至死不渝的深情,因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这两句,虽然本意是写对爱情的执著,但由于已醇化成一种哲理,因而涵盖面远远地超出了它的本意。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这首诗知道的人很多。大概李商隐的本意,是感慨夕阳西下时红霞满天的美景虽好,但转眼就会消逝。也就是说,美好的东西与他没什么缘分。不过读者却有权认为,轰轰烈烈二百多年的唐王朝,这个红太阳终于要落山了。

 

  当时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虽然被并称温李,诗歌的成就其实远不及李商隐。温庭筠是个才思敏捷的才子,私生活浪漫,爱讥讽权贵,因此落下个文人无行的坏名声,一辈子不得志。

 

  他极受称许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和霜六种意像并列,不用动词联系,显得特别紧凑。

 

  意思是旅行者夜宿简陋的茅店,月亮未落、雄鸡刚叫时就起来赶路,从凝霜的板桥上走过,留下一路足迹。这么多的内容,诗人只用了十个字就概括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他的《赠少年》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士年轻时漫游四方的风气。唐代考进士试卷不糊名,因而要想顺利考中,就得到处拜访达官名流,求他们说好话以提高知名度。

 

  这种漫游很浪漫,有时也很屈辱。“酒酣夜别淮阴市”,说明漫游并不顺利;但“月照高楼一曲歌”,慷慨高歌,意气风发,对前途仍然充满了自信。

 

2022.05.25   Day 336

评论
热度(20)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我们不必假充内行,而是要痛痛快快地声明,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只有傻瓜与骗子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私信前可先看置顶٩(˃̶͈̀௰˂̶͈́)و

© 倚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