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阑

【世界历史】纪录片解说词文本73

 

第73集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九世纪后期的俄国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堡垒。身居彼得堡皇宫的沙皇是国家唯一且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沙皇那里得到大量土地以及爵位和封号的贵族、地主和军官是沙皇制度最顽固的支持力量。

 

但是,俄国毕竟不是世外桃源,时代在这座堡垒上顽强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奔跑的列车,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巴库这些大城市里,一排排喷吐着烟龙的高大烟囱,无不散发着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

 

新兴的产业造就了新兴的阶级。那些头戴礼帽、身着燕尾服的有钱人正成为俄国的新贵,而大批乡下人离开世代耕作的土地,涌向城市,汇入出卖劳动力者的行列。俄罗斯,这个庞大的帝国,正酝酿着一场伟大的变革。

 

俄国工人阶级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它自诞生之日起,便深受沙皇政权和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反抗沙皇政权是他们斗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国工人运动兴起之时,马克思主义正在欧洲各国工人阶级中迅速传播。

 

俄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充当了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的桥梁,普列汉诺夫就是其中的代表。1883年,在他的积极活动下,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在日内瓦成立,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通过它传入俄国。于是,一批社会主义团体和马克思主义小组相继出现。

 

在首都彼得堡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里,一个身材不高但却精力充沛的彼得堡大学学生非常活跃,他在1895年把彼得堡20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组成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他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历史更多记下的是他另一个铿锵有力的称谓——列宁。

 

俄罗斯国家历史研究中心 学者 沙维诺夫·亚历山大:

列宁是潜心钻研自然科学、马克思理论、马克思学说和马克思著作的第一人。他努力去了解广大人民的需要、整个国家不同人群的需要,这是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正因如此,列宁成了这个国家那个时代的领袖。

 

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起来的任务提上了日程。1898年3月初,在白俄罗斯明斯克郊外一处用木桩围成的普通小院中,铁路工人鲁缅采夫家里来了9个远方的亲戚。

 

就是这座生着茶炉的小木屋,成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9位代表一致决定,把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工人组织合并为统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虽然宣告成立,但还比较稚嫩。它没有自己的党纲和章程,也没有党的刊物。一些俄国著名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出席这次会议,其中就有正在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亚流放地服刑的列宁。

 

创办一份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报纸是列宁脑海中酝酿已久的愿望。1900年7月,离开流放地的列宁来到瑞士日内瓦与普列汉诺夫商谈办报事宜。几经辗转之后,当年12月,一份凝结着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激情与厚望的报纸终于在德国莱比锡诞生了。

 

报纸的报头是用大号铅字赫然印着的火星一词,报头下一行略小的字母是俄国十二月党人致诗人普希金信中的诗句:且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烈焰。两行文字承载着办报人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对未来必胜的信念。

 

1903年,俄国工人运动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后移至伦敦的一个渔民俱乐部举行。

 

出席大会的43名代表在历时24天的会议中围绕制定党的纲领、章程和统一的组织机构展开了激烈讨论。正是在观点、主张的碰撞和斗争中,布尔什维克第一次展开了自己的旗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研究员 吴伟: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首先围绕着党纲的制定,分成了火星派、反火星派和中间派。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因主编火星报而得名,他们坚持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这在当时欧洲各国工人政党中是独一无二的,结果火星派取得了胜利。之后,火星派内部围绕着党章,特别是党员资格问题,又发生了分歧。列宁认为,党员应该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而反对的马尔托夫一派认为,党员不必非得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的过程中,列宁一派获得了多数。按照俄文多数一词的读音,列宁一派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反对的被称为孟什维克。这样,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派别分野由此形成,布尔什维克党也由此形成。

 

就在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后的第二年,一场风暴席卷了俄国。刚刚进入二十世纪,严重的经济危机横扫俄国,工业生产几近瘫痪,财政危机接踵而至。工人群众的反抗斗争从北到南波及到各大城市,乌克兰、伏尔加河沿岸、格鲁吉亚等地发生了工农暴动。

 

首都彼得堡成了这场风暴的发源地。1905年1月,彼得堡普梯诺夫工厂工人率先举行罢工。之后,罢工很快蔓延开来,参加人数达15万之众。

 

他们在一个名叫加邦的牧师鼓动下,准备到冬宫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请愿书。一些人想到他们能见到沙皇一面,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此时尼古拉二世却在准备着一道嗜血的宴席,几十个营的近卫军步兵和骑兵被指定充当无情的刽子手。

 

尽管布尔什维克党提醒工人,自由不能靠请愿获得,而应靠斗争去争取。但是善良的人们还是跟着披着黑色斗篷、胸前挂着十字架的加邦牧师走向冬宫。

 

1905年1月22日,俄历1月9日,一个晨雾茫茫的星期日,将近15000名工人和家属举着三色国旗和尼古拉二世的肖像,踏着积雪,向冬宫广场聚集。

 

然而,早已在各个主要路口严阵以待的近卫军,却用子弹和马刀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展示了残暴和血腥。

 

这一天,1000多人被杀害,3000多人受伤,鲜血染红了路上的积雪。流血星期日成了引发第一次俄国革命的火星。

 

这场革命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封建专制的沙皇政权。几个月内,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罢工运动。全国最大的纺织中心——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7万多名工人坚持罢工72天,并自己选出了工人全权代表委员会领导罢工。

 

委员会还负责维护当地治安、管理粮食及财政.代表委员会就是我们常说的苏维埃,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群众自己组成的政权机关。

 

反抗的飓风也卷到了沙皇制度的支柱之一——军队。在克里木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波将金号铁甲舰的水兵宣布起义。海军司令部急忙调动舰队对付波将金号,不过,面对飘着红旗开来的波将金号,执行拦击任务的各舰水兵用一阵阵乌拉的欢呼向它表示敬意。

 

资产阶级自由派也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他们利用在工人和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参与成立了有17个工会参加的联盟和包括42个省、20多万农民参加的农民联盟,从而在运动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沙皇政权被迫做出改革姿态应对危机。尼古拉二世下诏颁布了召集国家杜马的法令。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研究员 吴伟:

杜马,俄文的意思就是思想和思维的意思,那么思想集中、集思广益的地方往往形成会议,因此它又引申为会议。俄国的杜马,实际上指的就是议会。根据最初颁布的俄国杜马的有关规定,俄国杜马,它是一个咨询机构,没有立法权,这与西方国家的议会有着极大的不同。同时对选民规定了高额的财产资格,这实际上剥夺了大多数居民的选举权。

 

召集杜马的法令很快被新的更猛烈的革命飓风吹落了,莫斯科成了风暴的中心。

 

10月初,在自由派、社会民主党人,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发动下,莫斯科开展了全市各行业的总罢工,火车停开、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农民也纷纷成立地方委员会,甚至在莫斯科省还建立了一个农民共和国。

 

尼古拉二世恩威并用,在对各地罢工进行镇压的同时,他在10月30日,即俄历10月17日发表宣言,决定赐给公民人身不可侵犯以及信仰、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并再次召集国家杜马。

 

与上次不同,这届杜马被赋予立法机关职能,没有它的批准,任何法律不得生效。这是沙皇政权在群众革命运动推动下从君主专制转向君主立宪的一步。

 

很多人为宣言欢欣鼓舞,认为沙皇已经投降了。但列宁当时就发出警告:沙皇还远远没有投降,专制制度根本没有不复存在。

 

12月20日,莫斯科工人再次开始了总罢工。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罢工转变成了武装起义。起义工人在市内筑起大大小小的街垒,与沙皇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莫斯科的工人居住区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在优势兵力和大炮的帮助下,沙皇军队镇压了起义。

 

12月武装起义是1905年革命高潮的顶点,此后,革命转入低潮。这场有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参加、工人群众在其中充当主力的革命运动仍然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研究员 吴伟:

之所以称为是资产阶级革命,可以从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结果两个方面来认识。这场革命首先针对的是封建沙皇政权,而针对封建政权的革命,就一般意义而言,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从革命的结果上看,沙皇政权虽然没有被推翻,但在革命的推动下,他被迫实行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改革。另外,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组织在革命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对革命的过程发挥了重要的影响。1905年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沙皇政权不可能再完全按照原来的方式统治下去了。在革命中,群众接受了洗礼,经受了锻炼,为日后的斗争积累了经验。

 

沙皇许诺的杜马于1906年4月下旬在彼得堡的塔夫利达宫召开,但这届杜马仅仅存在了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

 

与此同时,一位在俄国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政治家走到了俄国政治舞台中央,成为新的政府首脑,他就是斯托雷平。

 

上台之初,斯托雷平一方面用讨伐队和战地法庭恢复秩序,一方面着手改革。1906年11月,由他主持制定的土地改革方案问世。按照这个方案,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他们也可以退出村社,组成自己的农庄。

 

斯托雷平的改革方案在第二届杜马中遭到抵制,在土地问题上更激进的主张在杜马中占了上风。恼怒的沙皇和斯托雷平在1907年6月初解散了第二届杜马。第二届杜马被解散,标志着俄国1905年至1907年革命的结束。

 

在纷繁缭乱的事件和人物中,不难发现两条清晰的脉络贯穿其间:一条是人民群众和与他们在一起的政治家及其组织,在反对沙皇的革命中,从和平请愿到政治罢工,直至武装起义,一路走过,全面展示了自己的存在与力量;另一条是以沙皇为首的反动力量,在挥舞刀枪的同时,又不得不用改革的方法来应对这次空前的危机。

 

对俄国来说,无论是这场革命的果实还是教训,都是一笔财富。当1917年的俄国革命再次震惊世界的时候,我们会认识到这笔财富的价值。

 

2022.01.19   Day 220

评论
热度(7)

“我们不必假充内行,而是要痛痛快快地声明,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只有傻瓜与骗子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私信前可先看置顶٩(˃̶͈̀௰˂̶͈́)و

© 倚阑 | Powered by LOFTER